2025
08/07
11:39
来源:
乌鲁木齐市融媒体中心/新疆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5月23日,“水磨职引?技创未来 —— 水磨沟区技能照亮前程人才引擎活动”在乌鲁木齐文化中心举办。图为求职者在招聘服务区寻找心仪的岗位。 (乌鲁木齐晚报资料图片)
新疆网讯(记者史传芝)米东区柏杨河乡玉西布早村村民阿合卓丽·巴音木拉提参加家门口的招聘会,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实习面包师;郝晓浩签约了解放北路街道天山路社区卫生服务站,上岗前参加政府补贴的长期照护师(健康照护师)培训提升技能;应届毕业生吴雪在创业项目展示现场,向创业成功人士和创业指导专家“取经”……乌鲁木齐每时每刻都在讲述着新的就业创业故事。
就业稳则人心安,就业稳则信心足。
坚持就业优先,鼓励创业就业,乌鲁木齐始终把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精准搭建平台、开展服务,助力劳动者就业,解决企业用工需求,让百姓端牢“饭碗”日子越过越甜,企业满足生产发展越来越好。
8月6日,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今年1至6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8万人,完成目标任务10万人的68%,同比增加13.5%。上半年就业工作整体呈现出“稳”的基础持续巩固、“量”的规模合理增长、“质”的水平有效提升的良好局面,全市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稳中向好。
挖潜拓岗 持续强化供需对接
毕业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社会学专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陈兆毅,回到乌鲁木齐发展。参加2025年乌鲁木齐纺织(服装)产业专场招聘会时,与乌鲁木齐新惠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人资专员沟通之后,达成了就业意向。
“我是从头屯河街道了解到的招聘活动信息。不只这一场招聘会,街道社区推介了多场招聘活动信息、技能培训信息,人社部门的官网、微信公众号也及时发布就业岗位信息,给我找工作提供了很大便利。”陈兆毅说。
今年初,市人社局就提早谋划,在摸清企业和求职者需求上下功夫,以便有针对性地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对接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聚焦首府“5+2”现代工业体系和“6+8”现代服务业体系,将重点工程、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重点民营企业等纳入重点企业用工服务范围,深入挖掘、培育、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持续开展常态化“访企拓岗”“访企入户”活动,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多渠道挖掘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岗位。据统计,目前,乌鲁木齐市依托中国新疆人才网归集发布就业岗位13.5万个,同比增长85.69%,搭好人力资源供需对接桥梁。
招聘会打破了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壁垒,政府牵头举办,保证招聘岗位真实可靠,让它成为企业招聘、求职者找工作的重要选择。
挖潜拓岗,及时发布岗位信息的同时,乌鲁木齐市也积极搭建求职者与用人单位面对面交流的平台,依托市、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四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落实“周三招聘日、专场招聘会、小精专招聘”服务新模式,举办线下招聘活动256场,服务企业0.99万家次,达成就业意向5.13万人次。
位于南湖西路99号市人社局1楼大厅的乌鲁木齐市人力资源市场每周三举办线下招聘会。大厅设有信息宣传栏,实时向求职者展示最新岗位信息;设置服务窗口,安排专人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
市民牛转珍在这里举办的一场妇女专场招聘会上找到了工作。“现场和企业面对面交谈,能更好地了解工作内容,双方有意,也能更快上岗。”牛转珍说。
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也是稳定就业的蓄水池。乌鲁木齐市加速释放就业政策红利,稳企稳岗稳就业。
强化社会保险补贴和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等“一揽子”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落实,推进惠民利企政策应享尽享、直补快办,大力减少企业用人成本,支持市场主体稳岗扩岗。
今年以来,乌鲁木齐市发放各类就业补助资金2.2亿元,惠及企业1240家、劳动者3.9万人;落实降低失业保险费、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等政策,为企业减少成本4.28亿元,惠及企业9.08万家次。
服务前移 打造家门口的“幸福通道”
8月6日20时,程鹏下班回家,经过南湖广场就业驿站门口时,又进去转了一圈。在人工智能求职一体机前,查询了全市空岗信息。
为推动服务端口前置、重心下沉,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阵地,打通服务企业群众“最后一公里”,今年乌鲁木齐市试点打造4个示范性就业驿站,南湖广场就业驿站是其中一个。
南湖广场就业驿站占地面积150平方米,内设职业指导区、智慧服务区、政策咨询区、信息发布区等展示区、培训间和直播间等,为求职人员提供职业指导、政策咨询、求职登记等多样化公共就业服务。
程鹏目前从事销售工作,有换工作的打算。“我就住在附近,这个就业驿站功能多,服务全,夜间服务给我们提供了很大便捷,特别方便。”程鹏说。
服务前移,为求职者打通家门口的“幸福通道”,像程鹏这样的受益者还有很多。
就业驿站建设以来,市人社局在实地考察学习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区域产业、劳动力分布及交通便利等因素,聚焦人员核心商圈、交通枢纽、人流密集区与产业园区精准布局,先后在天山区、经开区(头屯河区)、水磨沟区、米东区4个中心城区各打造1家就业驿站。
小西门商圈驿站深耕“商圈+就业”生态,聚焦服装箱包批发零售等商圈经济,覆盖10家批发市场、4000余家商户,创新“访企—集岗—培训—输送”闭环服务,引入家政企业打造“就业驿站+民生服务”示范场景。
高铁枢纽驿站依托日均10万+客流,构建“到站即选岗、出站即就业”快速响应机制,配备人工智能求职一体机、用工分析大屏,实现“智能匹配+延时服务”双保障,让外来务工人员感受城市温度和就业速度。
南湖广场就业驿站规划“夜间人才集市”,联动工会、团委等单位提供权益维护、职业规划等“一站式”服务,打造城市“夜经济”就业服务地标。
产业园区驿站着力构建“区域性产才服务协同机制”,以全覆盖模式辐射周边600余家化工、新能源等二产企业和10万居住人口及企业员工,有效打通人才链和产业链的对接通道。
目前,4个示范性就业驿站已全部揭牌运营。依托驿站,就业服务从政务大厅延伸至商圈、枢纽、园区,群众“步行15分钟”即可享受全链条服务,服务空间从“窗口”到“门口”,实现了就业服务与企业需求、群众期待“零距离”对接。
新疆东宝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走进高铁枢纽驿站招聘。“这里人流量很大,方便我们招聘各个岗位需要的人员。”公司人事经理韩晶晶说。
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市场科科长董虎说,随着4个示范性就业驿站的揭牌运营,乌鲁木齐市已初步形成了“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服务格局。
培训赋能 助推圆梦照亮前程
应届毕业生陈浩强通过关注乌鲁木齐市人社微信公众号,进入“掌上人社”平台,在职业技能培训网上报名板块选择专业预报名,申请参加“万名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圆梦计划”的创业培训。
“我想把家里的一个小店扩大经营,但缺乏相关知识。得知有这个培训,就想系统学习一下。”陈浩强说,培训课程涵盖创办你的企业、网络创业培训、改善你的企业、扩大你的企业等,均在其学习计划之列。
乌鲁木齐市在全市范围内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圆梦计划”,旨在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支持和帮助具备一定创业基础且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提升创业能力素质,提高创业成功率,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
此类精准培训并非个例。
今年以来,乌鲁木齐市以需求为导向,大力提升技能培训质效。聚焦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需,制定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增强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人社+N”等专项培训,有效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
达坂城区柴窝堡街道兴睦社区居民古力孜热·哈只巴义参加了由达坂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柴窝堡街道共同组织的“大盘菜”专项职业技能培训。
“做菜大有学问,尤其是大盘菜,与日常烹饪差别很大。这次学习不仅提升了我的厨艺,更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古力孜热·哈只巴义说,旅游旺季,她已在附近农家乐顺利上岗,收入也较以往有所提高。
截至目前,乌鲁木齐市已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5.61万人次,培训后就业创业率达80%。
今年以来,乌鲁木齐市积极开展2025年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评审建设项目申报评选工作,并指导组织企业、院校积极申报国家级、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功争取自治区专项补助资金2630万元。
此外,乌鲁木齐市启动首批示范性技工教育品牌院校创建工作,着力提升技工学校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乌鲁木齐新东方技工学校、新疆鑫鹏达技工学校、新疆新金盾技工学校3所院校获此授牌。
新疆鑫鹏达技工学校投入近千万元专项建设资金,用于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建设,引进先进检测设备、透明整车教具及仿真教学平台,实现“教室即车间、理论融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做中学”。同时,深化校企合作,开设订单班促进精准就业。
新疆鑫鹏达技工学校负责人丁建明介绍,今年学校新能源专业的96名毕业生已全部收到企业录用意向书,实现毕业即就业。
乌鲁木齐市多措并举,持续推进劳动者从“好就业”向“就好业”迈进,必将推动全市就业形势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