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11/08
12:17
来源:
乌鲁木齐市融媒体中心/新疆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11月6日,在龙盛街,环卫工人正在清理路面积雪。(记者迪丽娜尔·加力肯摄)

11月6日,米东区公安分局卡子湾街道派出所民警送老人回家。(通讯员杨玺琳摄)

11月6日,在维斯特滑雪场路段,大家合力推公交车。(记者梁淑芳 通讯员杨皓摄)

11月6日,在西大桥,民警梁浩天在风雪中指挥车辆通行。(记者陈岩摄)

11月6日15时45分,扬子江路,沙依巴克区环卫清运队清雪车辆编组清雪作业。(记者迪丽娜尔·加力肯摄)
新疆网讯(记者郭军鸽 唐红梅 王磊 梁淑芳 王丽娜 贾梦妍 史传芝 牟敏 刘青霞 王媛媛 李宁艳 郭玲 王璇 王畅彤 江斌伟)11月5日8时至6日8时,乌鲁木齐市遭遇强雨雪天气,24小时降水量最高值达38.5毫米,打破11月单日最强降水纪录。
暴雪裹挟着低温席卷全城,道路湿滑、积雪围城,给城市运行、交通出行和市民生活出了一道“加试题”。但这场天气“大考”,没有难倒乌鲁木齐。从职能部门的提前部署、高效响应,到清雪队伍的彻夜奋战、民生保障的无缝衔接,再到普通市民的守望相助、邻里同心,整座城市拧成一股绳,用科学统筹的“硬举措”抵御雨雪侵袭,用全民携手的“暖力量”融化寒意。
如今,城市运转快速恢复秩序,这份在风雨中淬炼的团结与担当,让乌鲁木齐的城市精神更显厚重温暖。
科学决策 精准应对
面对强雨雪天气,乌鲁木齐市委和人民政府提前部署、科学指挥,气象预警信号也随之接连升级。在强降温降雪天气尚未到来前,新疆气象台已于11月4日接连发布暴雪蓝色预警、道路结冰黄色预警、寒潮蓝色预警和大风蓝色预警,并及时给出防御指南。
11月4日17时26分,乌鲁木齐市气象台发布暴雪黄色预警信号,预计5日至6日全市将出现降雪降温,大部分区域可达暴雪量级,提醒各方加强防范。自4日夜间起,乌鲁木齐各区陆续出现由雨转雨夹雪再转雪的天气过程。5日8时至6日8时,城区不仅迎来强雨雪,更以24小时最高38.5毫米的降水量,创下11月单日最强降水新纪录。6日,乌鲁木齐市气象台将暴雪预警升级为橙色,特别提醒市民和相关部门警惕降雪减弱期间的道路通行安全,并注意6日白天到夜间城区8℃至10℃的明显降温,防范低温加剧路面结冰。
据气象部门监测,乌鲁木齐5日16时起自北向南陆续转为降雪,逐小时累计纯雪量超过28毫米,达到大暴雪标准,水磨沟区是此次雨转大暴雪的典型区域。全市共有10个站点出现中到大雨转暴雪,累计降水量介于27.2毫米至38.5毫米之间。预计未来24小时,乌鲁木齐以多云天气为主,夜间有微雪,白天逐渐转晴。
需特别注意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台于2025年11月4日发布的暴雪蓝色、大风蓝色、道路结冰黄色及寒潮蓝色预警信号仍在持续生效,公众出行务必做好防寒、防滑、防风准备。
应急管理系统迅速启动响应机制,公共交通等也同步实施动态调整。乌鲁木齐市应急管理局发挥统筹作用,根据灾情险情及时调配城管、水务、林草、住建、电力、交管等应急抢修力量赶赴现场。目前已协调自治区矿山救援总队、中国安能集团以及新疆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等多支力量投入处置工作。
依托精准的预测与果断的决策,乌鲁木齐在极端天气中有效保障了城市运转秩序。
信息透明 响应高效
“交警雪地里指挥交通的样子,太让人安心了。”11月6日早高峰,市民李源驾车经过青年路路口,看着民警满身积雪仍坚守岗位,忍不住为这份担当点赞。
当日,乌鲁木齐交警启动恶劣天气一级响应,全员提前半个小时上岗。而早在此前,乌鲁木齐交警通过官方公众号及媒体平台,及时发布了全市易打滑、湿滑路段和临时交通管制信息,为市民提供出行提示。
“各大队安排了警力,在辖区易打滑路段和车流量大的路段进行疏堵保畅,全力保障群众出行安全。”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宣教大队教导员王琦说,早上8时开始,全体民辅警相继到达主要路口和路段,在各易滑路段备好防滑物资,并开展路面巡逻、指挥疏导、隐患排查、宣传提示等工作,对高架桥上下匝道等重点路段增设临时执勤点,加强巡逻管控,时刻提醒驾驶员“减速、控距、亮尾”,确保全市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
强雨雪来袭前,乌鲁木齐就已启动“预警先行”模式:各部门通过官方平台、社区微信群实时推送天气动态、路况提示、避险指南,让市民心中有底。
城市公共交通也同步升级保障: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及机场捷运系统连续两天延长运营30分钟,站内铺设防滑垫、提供雨伞收纳袋,滚动广播雪天出行提示,让乘客出行更顺畅。
“菜篮子”“米袋子”更是民生底线。11月6日,九鼎农产品批发市场蔬菜交易量约4500吨,30种市民常吃的蔬菜(毛重)批发均价每公斤4.86元,与平日基本持平。
蔬菜批发商户郭连营告诉记者,知道强降雪天气,商户们都做了准备,供应基本没问题,“像黄瓜、辣子,我这儿每天上市50多吨,价格和平时基本一致。”
水磨沟区七纺农贸市场里,土豆、辣椒、西红柿等品类齐全,商户与市场管理方合力清雪,保障购物环境安全;全市666家社区蔬菜副食品直销点、80家肉类直销点提前储备3至7天货源……
水磨沟区商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张扩荣说,目前该区共有3家配送中心,125家社区蔬菜直销点,在降雪前,已安排配送中心储备5至7天供应量,社区蔬菜直销点储备3天供应量,根据销售情况,社区蔬菜直销点可随时补货,各社区蔬菜直销点还延长营业时间1小时,从21时30分延长至22时30分,方便居民下班买菜。
“同时,社区蔬菜直销点还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预约送菜服务,方便老年人。”张扩荣说,目前,各配送中心及社区蔬菜直销点价格平稳,供应充足。
排查隐患 民生优先
雨雪低温中,水电气暖的稳定供应是市民温暖过冬的核心。各部门闻令而动,用坚守筑牢民生“生命线”。
11月5日下午,位于沙依巴克区永丰镇临时供气点乌尉搅拌站突发设备故障,新疆新捷燃气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捷燃气公司)“红柳先锋”应急突击队顶着寒风奔赴现场,2小时完成抢修恢复供气。
保供中,新捷燃气公司精准调配气源,保障乌拉泊、西山、经开区(头屯河区)及八钢片区每日合计超119万立方米供气量,优先民生用气。各站点落实“每日巡查、每日上报”,调度中心动态调整供气策略。
同时,基层站队全面排查隐患:米东区CNG母站给管道阀门加保温层、配防寒装备,培训罐车司机;乌拉泊CNG母站冒8级风雪保障20车次气源运输;新化路加气站日销2.8万立方米CNG。客服端,头屯河区客服站党员服务队排查管线、加密安检,2天处理80个通气咨询、入户300余户;八钢客服站青年突击队巡检调压撬,完成15272户居民用气保障。
面对持续降雪降温天气,乌鲁木齐市相关部门闻令而动、提前部署,强化供水、供电、供暖“生命线”维护,确保城市运行有序、市民生活无忧。
在提前做好应急抢修人员、装备、物资、车辆和后勤保障安排,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的同时,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对重要线路、变电站进行不间断安全巡视和检查,重点排查户外设备开关机构箱、控制柜、端子箱的加热是否正常运行,防范凝霜等各类故障发生。
此外,该公司还加大了配网和农网的检查巡视力度,对涉及民生的供暖、供水、供气配电线路,防止电力设施损毁和电力通信中断,确保供电安全可靠。
发布供水设施防寒防冻指南、加大供水设备巡检……持续降雪降温易导致供水设施冻堵,乌鲁木齐水业投资发展集团启动了防寒供水保障应急预案,全力保障市民用水安全。
针对降雪降温天气特点,乌鲁木齐水业投资发展集团及各区域供水服务中心通过公告栏、微信群、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向市民推送了通俗易懂的供水设施防寒防冻指南。同时,工作人员结合往年冬季供水设施受损规律及居民反馈情况,对供水设施开展“拉网式”巡检,重点排查老旧管网、露天设施的防冻隐患,从源头降低冻损风险。
为应对突发情况,乌鲁木齐水业投资发展集团应急抢修中心及各供排水服务中心均组建了24小时应急抢修队伍,配备充足的抢修设备和物资,确保一旦出现水管爆裂、水表冻裂等问题,抢修人员能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处置,最大限度缩短停水时间。
同样,针对降雪降温天气,乌鲁木齐供热行业采取多项措施确保为居民稳定供暖。
记者从乌鲁木齐市城市管理局(行政执法局)燃气与供热保障服务中心了解到,为做好降温天气下的供热保障工作,该中心已指导督促全市68家供热单位和4家热电厂密切跟踪气温变化,在确保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同步做好管网平衡调整工作。
市级供热管理部门安排3组9人进行24小时值守,每日2次对各单位供热运行进行调度。通过高设参数、加大管网流量等针对性措施,最大限度消除建筑、管网老旧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稳定供暖。同时,督促供热单位加强设备设施巡检和隐患排查,发现隐患第一时间进行处置,保障设备设施正常运行。
全力保障 清雪攻坚
11月6日11时许,早高峰刚过,水磨沟区各条主次干道上,清雪车辆再次排成编组,上路清雪。
乌鲁木齐创博环卫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建新说,凌晨2点后,全体工作人员投入清雪作业,5点开始进行第二轮清扫,早高峰时,人员回作业基地吃早餐,短暂休息,早高峰后上路清扫,并对易滑路段布撒防滑物资,确保道路畅通、市民出行安全。
水磨沟区城市管理局(行政执法局)市容卫生管理站副站长曾正强说,目前,水磨沟区范围内主次干道基本通畅,实现“除雪、清雪、运雪”无缝衔接。
按照“即下即清,雪停路净”的目标,11月5日夜间至6日凌晨,当大多数市民还在梦乡酣睡时,由市城市管理局(行政执法局)联合区县城管部门、各环卫作业单位的一场保障城市“脉搏”畅通的清雪战役已悄然打响。
12时,在米东区各条主次干道上,清运队员已进行第四轮循环作业。
居民周佳驾车经过,对清雪的高效率竖起大拇指:“冬天有这些清运队员和环卫工人在,我们出行心里踏实。”
这份“踏实”,是周密的提前部署,更是无数清雪人员用整夜无眠换来的最好礼物。
在降雪来临前,高新区(新市区)提前完成清雪编组作业演练、实操技能培训等筹备工作,为高效作业筑牢基础。并在清雪中,启用“人机协同、两班轮岗”的科学作业模式,确保清雪力量24小时不间断值守,实现“降雪即清”的快速响应。
“针对此次降雪,我们采取‘机械先行、人工配合、边清边运’的作业方式。我们多干一点,市民出行就多一分安全。”正在北京路上作业的乌鲁木齐京环新锐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清运队员胡疆龙说。
事实上,在降雪来临前,乌鲁木齐市编组作业演练、实操培训等工作均已顺利完成,为高效清雪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维泰南路、祥云街、万盛大街等主干道,经开区(头屯河区)城管部门投入前推清雪车、前扫清雪车、多功能除雪车等大型编组设备,快速清除路面积雪。对于次干道、人行道,则使用灵活的山猫滑移机清除积雪,确保道路畅通。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公交站、十字路口等区域,采取装载机、扬雪机等小型机械配合人工进行精细清理,将积雪归拢至指定位置。
“针对可能出现的路面结冰情况,我们也提前铺设了防滑物资,避免行驶车辆出现打滑情况。”经开区(头屯河区)城市管理局局长李晖说,各类清雪机械将根据雪情变化,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紧密配合,最大化发挥作业效率,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清雪任务,全力为市民营造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从提前部署到快速反应,从机械轰鸣到人力细扫,乌鲁木齐的清雪工作展现出的不仅是速度与效率,更是一座城市的管理温度与对市民的守护承诺。截至6日12时,全市已累计出动保洁员和社会人员1.6万余人次,出动清雪设备1991台,清运冰雪4461吨,使用防滑物资1493吨。
暖心服务 基层聚力
雨雪袭城,银装素裹的乌鲁木齐却并未因低温而“降温”。
在湿滑的街巷、在积雪的坡道、在清雪的现场,社区工作者的敲门声、志愿者手中的热茶、陌生人齐心的号子、爱心商户备好的餐食……一股由全城普通人汇聚而成的“暖流”,正悄然融化着冰雪。
11月6日9时许,106路公交车行驶至维斯特滑雪场的陡坡路段时,因积雪结冰导致轮胎打滑,被困坡道进退两难。
危急时刻,车上20余名乘客自发下车,与公交人员组成“推车队伍”。“车轮空转时我特别着急,没想到乘客们主动下来帮忙,素不相识却愿在风雪中出力,太感动了。”驾驶员徐月宝回忆道。
推车过程并不顺利,众人脚下打滑、发力困难,家住维斯特六期的乘客王先生说:“撒防滑沙、清积雪,大家喊着号子合力使劲,经过20多分钟的努力,公交车终于稳稳地驶上了坡顶。”
与此同时,市公交集团经营二部12车队应急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迅速开展路面铲雪和防滑沙抛撒作业,为被困车辆顺利脱困以及路段恢复通行提供了关键支撑。
这场风雪中的紧急救援,让素不相识的人们凝聚起温暖的力量,用互助之举驱散了寒意,成为最动人的风景。
而这样的风景,在乌鲁木齐随处可见。
风雪弥漫中,身着红马甲的水磨沟区新民路街道新大地社区工作人员手提“阿喜满”牛肉面店助餐点密封严实的爱心餐,穿梭在楼栋间,为老人们送上热乎饭。
“不管是平时还是这种恶劣天气,社区都没忘了我们,送来的不仅是热饭,更是实实在在的关怀,太贴心了!”独居老人梁兴阳说。
在爱心商户联动下,经开区(头屯河区)锦霞社区、文苑社区、海滨社区,为冒雪坚守岗位的环卫工、外卖员等不同群体送上热气腾腾的爱心餐或是奶茶;高新区(新市区)喀什东路街道五建社区为高龄、独居老人上门服务;水磨沟区新民路街道红山路社区组织工作人员化身“共享儿女”,冒着雨雪将爱心物资精准送达独居老人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家中……
环卫工人陈庆雨说,下雪天是大家最忙碌的时候,有了社区和商家的关心,心里感到很温暖。
雨雪虽寒,人心向暖。一杯热茶、一句问候,是社区与一线劳动者的双向奔赴,也让乌鲁木齐的冬日多了份烟火气里的温情。
在河滩快速路沿线,正顶着风雪忙碌的环卫工人们,收到了三桥社区的志愿者们送来的热乎乎的茶水。
“这茶喝下去,身子一下子就暖了!”接过纸杯,环卫工李艳芳搓着冻红的手笑着说。
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物业人员全员坚守,开展“扫雪护家”“暖心配送”;沿街商户开放大厅供市民避寒,爱心企业助力一线劳动者……一杯热茶、一次推车、一顿热饭,无数普通人的微光汇聚成暖流,融化了冰雪,也让这座城市在风雪中更显温情。
雨雪终会停歇,但这份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力量,将永远镌刻在乌鲁木齐的城市记忆里,成为这座城市最温暖的底色。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