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11/08
12:14
来源:
乌鲁木齐市融媒体中心/新疆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近日,中厚板容器载具项目在乌鲁木齐投入生产,该项目是新疆首个打通装备制造业关键环节的“共享工厂”,其生产的产品填补了新疆汽车上装领域的空白。图为工人在操作电液比例数控折弯机。(乌鲁木齐晚报资料图片)
新疆网讯(记者郭玲)装备制造业的“共享工厂”投产使用、纺织服装行业的“灯塔工厂”加紧建设、医疗器械交易步入国际化、算力产业园激活数据要素价值……
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两年以来,乌鲁木齐片区正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先进制造、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及软件信息服务等领域精准发力,实现产业集聚与创新发展的双向赋能,推动开放型产业体系向更高水平迈进。
随着新合作、新项目、新业态落地节奏加速,乌鲁木齐构建起层次清晰、梯次递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焕新”升级,产业体系加速形成
在新疆自贸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的热土上,一场传统产业“焕新”的浪潮正汹涌澎湃。这里,创新与活力交织,传统与现代融合,勾勒出一幅产业升级的壮丽画卷。
10月31日,中厚板容器载具项目在新疆自贸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正式投入生产。该项目不仅填补了新疆汽车上装领域的空白,也成为新疆首个打通装备制造业关键环节的“共享工厂”。
“我们的‘共享工厂’是生产车间的物理共享,也是提供供应链管理、生产流程优化和技术迭代支持的‘制造大脑’。”项目投资建设方、新疆大道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森说。
作为“共享工厂”首批合作企业,陕汽新疆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泳圭介绍,公司成立14年来,地产配件只有3%,生产所需的配件大都从疆外采购。如今依托“共享工厂”,地产配套率有望提升至30%,不仅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也可降低重卡汽车客户的购车成本。
任泳圭的感慨,正是乌鲁木齐片区产业升级的生动缩影。面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与产业转型的双重挑战,乌鲁木齐坚定锚定制造业主战场,精准擘画“5+2”现代工业体系发展框架,形成集约高效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自贸试验区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新疆自贸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坚持“试制度”和“谋发展”双轮驱动,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与区位交通枢纽作用,靶向招引行业领军企业,成功吸引中煤科工集团新疆研究院、北汽福田等龙头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强磁场”。
在项目建设方面,经开区(头屯河区)铸造产业园对标西部先进水平,全力推进智能化改造;新疆大航城新能源装备产业园一期顺利封顶,白鸟湖临港工业产业园综合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全疆首个2GWh新型储能装备制造项目实现首批产品下线,新能源电机控制器智能制造项目签约落地……一系列重点项目的推进,持续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集聚效应,为先进制造业向高端化迈进奠定坚实基础。
10月28日,在乌鲁木齐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由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丝路霓裳品牌创始人、新疆服装设计师协会会长孙秀琴打造的“丝路霓裳服饰文化生活馆”盛大启幕。
乌鲁木齐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作为纺织服装和文旅产业的聚集区,于今年9月成功举办了2025亚欧时装周。孙秀琴介绍,在此打造“博物馆式”生活馆,不仅是为了展示设计作品,更希望以服饰为载体,搭建新疆与中亚国家在纺服产业和文旅产业方面的交流平台。
纺织服装是新疆的优势产业,围绕纺织服装产业国际化发展,乌鲁木齐片区构建起全链条专业化服务体系。
从国家级棉花棉纱交易中心落户国际纺服中心并成立运营公司,到香港标准及鉴定中心(STC)组建新疆标检公司,从交易规范到质量检测等,全方位与国际接轨。同创国际贸易港总部项目加快建设,100万锭棉纺项目落地,上海数智世界乌鲁木齐“灯塔工厂”开工建设等,推动纺织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破局开路,产业加速集群发展
两年来,新疆自贸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以破局开路之姿,打破传统行政壁垒、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要素自由流动,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新动能。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加速集聚发展,展现出一派蓬勃生机。
今年11月,新疆首个医疗器械交易市场——新疆医疗器械交易市场迎来投入运营一周年。这一位于新疆自贸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高新功能区块的交易市场,已具备“集中商贸+展会展览+研学交流”三大核心功能。运营总监王书涛介绍,市场目前已吸引50余家龙头企业入驻,六大专区汇聚2000多种医疗器械,交易额中外贸订单占比达四成,成为医疗器械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平台。
医疗器械作为生物医药领域的细分行业,是新兴产业的重要代表。乌鲁木齐片区多维度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成果斐然。
中国—乌兹别克斯坦新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为国际合作研发提供重要载体;新疆维吾尔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际产业园开工建设,着力打造国家级中药民族药产业示范园区;新疆中药材交易平台上线,并与香港守创中药贸易平台签约,畅通了新疆特色道地药材国际销售渠道,为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铺就了广阔道路。
在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同时,乌鲁木齐片区还积极抢占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发展先机。怀柔实验室新疆基地聚焦油气领域落地,联合国内顶尖科研力量开展前沿研究;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作为风电领域全国唯一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由金风科技牵头,联合上下游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
圣瑞绿源5吉瓦时新能源生产基地一期投产,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打通新能源储能和应用全产业链,预计总产值超80亿元。项目的落地实施,不仅提升了乌鲁木齐片区在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力,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如今,乌鲁木齐片区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举措,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全面起势
随着前瞻布局的逐步落地与深入推进,乌鲁木齐片区在未来产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产业集群效应已初步显现,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与巨大的发展潜力。
算力,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赋能千行百业。新疆各地紧紧抓住“东数西算”这一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加快算力布局建设步伐,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乌鲁木齐片区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算力项目为抓手,全力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全疆首家5G工业物联网产业园开园后,首批20家涵盖通信、金融、电商等领域的企业纷纷入驻,围绕智慧园区、5G工厂等应用场景开展深度合作,加速信息技术与工业领域的深度融合,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云存储产业园建成投用,24.6万平方米的空间内,16个功能分区汇聚了众多云存储、智慧终端等企业,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平台保障。
在算力产业项目建设方面,成果更是丰硕。皖疆绿色算力科技产业园一期设备调试工作稳步推进,该产业园打造的“三中心一平台”未来可满足10000P算力的运营需求,为区域算力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乌鲁木齐融合算力中心正式揭牌并接入“东数西算”长三角枢纽芜湖集群,实现了跨区域算力资源的共享与协同;天山红先进算力中心投入运营,算力规模约15000P,为各类应用场景提供了高效、可靠的算力服务。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500余家数字科技企业集聚乌鲁木齐,形成了覆盖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数字孪生六大领域的产业生态圈,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两年来,乌鲁木齐片区在开放型特色产业体系建设中成效显著。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条持续完善,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未来,乌鲁木齐片区将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乌鲁木齐片区正以昂扬的姿态、坚定的步伐,全力打造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和经济发展新引擎,为融入和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更强劲的动力,书写更加辉煌的发展篇章。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