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3/11

11:39

来源:

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局

字体:【
访问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2024年,在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和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以及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办指导帮助下,市生态环境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采取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法治宣传、有奖知识竞答等方式,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实质,始终坚持把领导干部学法作为党政工作的重要内容,累计组织开展宪法法律专题学习9场,学习各类宪法法律法规、党内法规13部,组织领导干部按要求参加自治区“法治讲堂·逢九必讲”法治培训,累计开展各类学法活动100余场。

(二)学习贯彻“一规划两纲要”。将学习贯彻“一规划两纲要”作为年度法治建设的重要工作,积极开展学习宣传。局主要领导严格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推进法治建设与党建、业务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积极落实个人述法要求,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立法草案起草、规范性文件制定、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拟定等重点法治建设工作,及时解决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全完善法律法规制度。推动制定出台《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损害调查办法》等五项办法、《乌鲁木齐市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责任清单》2乌鲁木齐市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和4个制度文件,依法依规履行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责任;牵头拟订3个规范性文件,梳理形成行政执法事项、行政许可事项、容缺受理事项清单做好文件清理审查工作;对局系统文件出具合法性审核意见进行公平竞争复核审查,开展公平竞争审查交叉检查工作

依法开展执法监督工作一是强化执法监督。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出具重大行政执法案件法制审核意见,办理陈述、申辩案件,组织召开行政处罚案件听证会。二是实行污染源差异化环境监管。依托“生态环境执法一体化”平台和“双随机”执法监管平台,推进纳入正面清单企业、重点源、一般源、特殊源等四类污染源差异化执法监管。三是创新监管方式。组织无人机航拍技术专业培训、组建成立飞行中队加强无人机、便携式执法检测设备等在执法检查中的应用。四是强化大数据运用。通过污染源自动监控、全国排污许可证信息管理平台、综合指挥调度平台等系统开展非现场监管。

(五)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制定专项工作方案,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有序开展,细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方面问题整治措施,按时报送工作阶段性进展情况报告,更新问题台账。报送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工作信息2篇,典型经验2篇。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审批流程,科学压缩审批时限,由法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60个工作日、报告表30个工作日办结,压缩至12个工作日内办结,压缩率分别为80%60%;执行并联审批,实现建设项目在审批阶段“多头并进”。

探索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为主要抓手,畅通与当事人交流渠道,加强行政争议全过程调解,提升对行政争议有效化解的能力和主动性。积极配合市司法局开展案件调解,主动释法明理,充分听取相对人陈述意见,切实发挥好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

落实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制度聘请北京盈科(乌鲁木齐)律师事务所作为我局2024年法律顾问单位,为我局提供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诉讼、合同审核等方面的专业法律服务;聘任局政策法规科科长龙旭同志担任公职律师,强化执法监督与法制审核,代为处理我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纠纷调解相关工作。

(八)强化执法决定信息公开一是严格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公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生态环境质量信息,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二是围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三大保卫战”等重点工作信息公开三是落实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受理公告、审批前公示、审批后公告要求,做到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全过程信息公开

(九)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和国家宪法日等节点,广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宣传。组织参加《法眼看天下》法治宣传广播节目1期,参加首府行风热线和“新广行风热线厅局长接待日”直播活动3期,通过广播电视、微信微博和报纸等媒介宣传我市生态环保法治建设工作成效20余篇。

二、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我局法治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定差距及不足。一是部分制度措施还有待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部门协同作用发挥得不够,还需制定完善部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二是执法监督工作还需强化。目前对局系统依法行政工作的监督力度、广度、深度还不够,需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督。三是执法工作质效还有待提升。重点行业企业执法经验不足,非现场执法工作还需强化,执法人员的专业素养还需不断增强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中心工作,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建设,在制度建设能力提升、执法监督、非现场执法等方面持续发力一是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健全监测服务机构管理专家库管理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线索筛查及部门联动等各类制度,整理汇编生态环境保护常用法律法规制度和重要文件汇编。进一步拓宽培训思路。不断丰富培训载体,建立完善系统性科学性常态化培训机制,充分利用中央和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环境执法大练兵等平台,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技能。三是进一步执法监督力度。持续通过开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理陈述、申辩和听证案件、做好复议答复及应诉等工作进行执法监督,及时发现案件办理中实体或者程序性问题,积极通过内部救济渠道化解矛盾纠纷,充分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四是进一步推行非现场监管方式。推进监管方式智能化、数字化、现代化加强数据资源集成共享,大力推广使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手段,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

                              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局   

                                                2025311日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