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6/26
12:53
来源:
市城市管理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一、起草背景
2024年12月18日、31日,自治区党委马兴瑞书记先后两次莅临乌市,对做好冬季供热及“乌—昌—石”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深化供热领域管理体制改革,提高供热行业集约化发展水平,持续推进锅炉、管网等设施改造,更好满足各族群众高质量供热需求;要做深做实供热方案,持续挖掘各类热源供热潜力,不断增强供热保障综合效能。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以及自治区党委相关专题会议精神指导思想为前提,以供热安全保障为核心,调整供热能源结构,推进节能改造,平衡资源、环境和发展需求,通过科技创新、民生服务、供热体制改革等多维度协同,构建安全高效的现代化供热体系,为乌鲁木齐市建设提供可持续支撑。
三、基本思路
以问题为导向,深挖供热现状存在问题、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系统解决供热事业问题,最终达到群众满意的结果。
四、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优化热源结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更新供热设施,构建智慧供热系统;完善管理体系,实现行业集约发展;提高服务水平,落脚人民满意初衷。
(二)发展目标
优化供热能源结构,扩大了热电联产供热面积,提高了热电联产在整个供热结构中的比重,实现初末寒期增加热电联产供热面积,稳步提高工业余热、污水源、太阳能、风电、垃圾焚烧厂等清洁能源供热占比提高,增强供热保障综合效能。
深化供热领域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并完善供热行业相关准入、退出机制以及质量监管体系,保障供热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供热行业健康发展。
提高集约化发展水平,整合小型燃气锅炉房,使其并入区域大中型锅炉房供热区域,同时新建联通管网和换热站,形成以热电厂、燃气锅炉房为主要供热热源的供热管理模式。
推进老旧供热设施改造,提高热源运行的管网输配效率,提高供热可靠性与安全性。
提升人民满意水平,推进老旧小区建筑节能保温改造,提升行业智能化监管、企业智慧化调控水平,营造舒适温暖的宜居环境,满足群众高质量供热需求。
五、主要内容
《供热规划》文本主要分为总则、系统规划和任务部署、智慧供热规划、节能与环保、安全保障、制度保障六章。其中:
(一)总则 集中阐述规划编制的背景、规划依据、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规划期限及规划范围、高质量发展规划核心目标、远景展望等内容。
(二)系统规划和任务部署部分分为7个小节。第1节战略框架与技术布局;第2节在供热分区基础上预测各区供热面积和热指标并计算规划热负荷;第3节通过电厂供热联通主管网建设及燃气锅炉房集约化整合改造,确定现状热电厂供热能力作为河滩路以东区域主供热源,以区域大型燃气锅炉房作为河滩路以西区域主供热源。第4节供热管网规划分别在供热介质参数、敷设方式、补偿方式等方面进行阐述;第5节阐述了热力站部分内容;第6节阐述了供热管网及热力站供热调节相关内容。第7节从老旧管网改造原则、改造方案等几个方面介绍了供热管网更新改造部分内容,最后介绍老旧建筑改造。
(三)智慧供热规划部分分别从智慧化供热建设路径、小区户端智慧化改造等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四)节能与环保部分从环境影响分析以及节约能源两方面进行阐述。
(五)安全保障分为供热热源应急保障及安全、供热管网安全保障、热力站安全保障、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四个部分。
(六)制度保障分为政策制度保障、管理体系保障、资金落实保障、智慧供热保障、推进低碳技术应用、提升供热安全保障、民生保障及服务体系保障八个方面。
六、规划时限和范围
(一)供热期限
规划期限:2025~2027年。远期展望:2035年。
其中:现状基准年限:2024年;规划年限:2025~2027年。
(二)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居住、公共商业及工业建筑的采暖负荷,规划供热热源方案,规划主管网布局,规划建设计划等。本次规划范围为中心城区,不含达坂城区、乌鲁木齐县和甘泉堡工业园。
六、远景展望
深度挖掘污水源、工业余热等清洁能源作为供热能源的潜力,稳步提高清洁能源供热能力。
寻求煤层气作为供热能源的可能性,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寻求太阳能跨季节储热作为供热能源的可能性,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积极探索与绿电(光伏发电、风电)、地热、垃圾焚烧电厂等其他清洁能源的结合,实现多能互补,进一步降低供热系统的碳排放,推动供热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
展望未来,乌市可通过“一张网”“一盘棋”智慧供热的实现,不断提升供热服务水平,为乌鲁木齐市的城市发展和民生保障贡献更大的力量,成为推动城市供热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中流砥柱。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